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深度报道  > 正文

乡村振兴中的劳模担当

作者: 孟欣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3-08-10 09:56

刘强
马化彬

□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欣

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不仅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,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、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。

近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关于表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》,其中,我市推荐的马化彬、刘强、李翀3人,被授予“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”称号。连日来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通过深入走访,一探“标杆”模范的事迹。

蘑菇撑起“致富伞”

理政,贵乎公;兴村,干当先。

8月8日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定陶区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大棚映入眼帘,载满蘑菇的物流车辆不时驶出合作社,将合作社的蘑菇销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城市。走进蘑菇大棚,一朵朵小蘑菇像一个个小伞,在层架上茁壮成长,不少村民正在蘑菇大棚中紧张地忙碌着。

“乡村振兴需要建立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,近年来,我们通过合作社,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,形成了‘农业废弃物-菌包-美味食用菌-废弃菌包-有机肥施入农田’独特的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。”在菌棚内,正在查看菌株长势的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、合作社理事长马化彬向记者介绍道,挺拔干练,做起事来一丝不苟,是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
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南城社区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社区,社区共有居民5000余人,其中回族3000余人。早年,社区村民收入主要是以在居民区内养殖业为主,经济效益并不理想,且每到夏天臭气熏天,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生活,村民们意见纷纷。而这也成了2014年接任社区书记的马化彬亟待解决的“头等大事”。

为改善社区环境,提升农民致富能力,马化彬多方考察后在村内引进实用性菌菇产业,并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,累计流转土地400亩,改造污染严重的养鸭棚43个,建立高标准食用菌棚108个,种植品种有黑皮鸡枞菌、灵芝、毛木耳、平菇、羊肚菌、大球盖菇、榆黄菇等,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。“为减少种植户所承担的风险,我们合作社现在的模式是免费为种植户提供大棚,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,签订回收协议,让种植户零风险、高收益。”马化彬说。

2019年,为响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该合作社又投入600多万元对部分大棚实施立体化养菌、种植提升改造,并每年拿出10%股份红利,作为村集体收入,走出了一条“政府+党支部+合作社+产业基地+贫困户”的精准扶贫新型综合模式。

此外,马化彬还带领社区一班人投资16万元建成了一处占地226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,彻底解决了路边乱摆、乱设摊位的现象,同时统一规划建设了一公里的清真食品一条街,涵盖了餐饮及清真特色糕点加工等,店铺达130余家,有效解决了500余人的再就业问题。

企业高管返乡当“园主”

8月7日,在郓城县张营街道办事处的郓城县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,掀开一座大棚门帘,迈过低矮的门槛,绿意盎然的果蔬映入眼帘。“咱们大棚里种植的这种西红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不用担心销量的问题,合作社基本上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,活干得顺心,钱挣得也舒心。”该处大棚承包者张文峥告诉记者。

据了解,百蔬园合作社是在流转张营街道近2000亩土地的基础上成立的。“我们通过土地流转、土地入股、土地托管等方式,结合‘一乡一业,一村一品’,采用‘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’运作模式,实行规范化生产、标准化种植、产业化发展。”百蔬园合作社负责人刘强介绍,“我们推行分棚到户模式,每户承包1至2个大棚,合作社提供育苗、技术、管理方面的支持,并统一销售。为了降低承包的风险性,社员的保底收入为每亩地每月650元,也就是土地管理费,如果大棚超产,承包者还会有额外分红。”
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现年49岁的刘强,于2010年至2015年在北京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工作,2015年响应政府号召从北京返乡创业,投资6000余万元发起成立了郓城县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,又先后发展带动了张营镇曹庄“恒天然产业园”、唐庙镇“虎村果蔬种植基地”等农业产业园区,形成了一个鲁西南最大的特色果蔬种植产业带,并建设了鲁西南最大的连体式拱棚,是菏泽市最早的标准化绿色蔬菜种植基地。

在生产过程中,刘强引进推广物联网控制、水肥一体化、熊蜂授粉、病虫害绿色防控、蔬菜连作障碍等多项实用新技术,实现了标准化种植、工厂化管理、产业化发展,并与北京物美超市、永辉超市签订了长期的订单种植协议,实现了农超对接,每年可供应优质番茄1.5万吨,年产值3000多万元,逐步探索出合作社、村集体、农户多方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模式,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力量。

稳产保供生猪生产

李翀,从事生猪养殖10余年,在山东省菏泽市、聊城市、德州市、滨州市、东营市、青岛市、临沂市、枣庄市等8市19县成立23家全资及控股养殖类子公司,注册资本合计92.30亿元,累计投资126亿元,已建成约750万头规模的育肥场和32.5万头规模的母猪场。

同时,为响应国家政策,布局全产业链,推行“育、繁、养、宰、销”一体化战略。多个场区陆续获得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、国家级无非洲猪瘟疫病小区、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、山东省智慧畜牧应用基地、县爱心企业等多项荣誉。

而自2018年12月非洲猪瘟在我省发生以来,李翀积极践行国家“三稳六保”政策稳定猪价,共出栏生猪1115万头,保障了市场供应,在全省生猪生产稳产保供中作出了重要贡献,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稳定,稳定民生。

在李翀的带领下,历年来,该企业总计流转土地4.13万亩,建成标准化养殖及配套场区153个,解决地方就业1.28万人,使他们由普通农民变成了高级养殖技工,员工年均收入7万元以上。同时反哺当地百姓,累计投资6760万元,修路170余公里,帮助上百个村庄和社区改善了出行环境。累计铺设管网128万米,有机沼液辐射农田22万亩,改良土地21万亩,仅2021至2022年,就帮助百姓实现减投增收近5000万元,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做到了“投资一方热土,造福一方百姓”,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。

阅尽征程好风光,更有胜景在前头。如今,在菏泽这片热土上,一位位农业农村工作者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,躬身阔步前进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